立即下载
散文丨秋水连波漾沅江
2023-11-09 09:04:20 字号:

徐助全

夕阳像喝醉的老人,一脸绯红,一晃悠地从西山之巅滑落下来,不经意间打翻了大自然颜料盘,衍生出一幅泸溪秋色壮山河的锦绣腾图。

余晖的彩霞映照沅江,搅动着平静水面的片片银鳞,煜煜闪烁,一如自由的鱼儿在水面欢快跳跃,流变成静之雅动的和谐!秋水连波,长沟流月去无声,有道是轻捻时光慢沉淀,其山影、霞影、鸟影、月影浑然一体如梦似幻,使人从意象中真切地感悟到喧嚣下的一片静谧,似如穿越时空,从汉唐文化中驶来,曲径通幽,抵达休憩心灵的“桃花源”。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一路途经遥远,从贵州高原奔流不息而来,融入大湘西的大山怀抱,串起一路美丽滩涂、广袤草原和湿地,绘出水天寥廓的壮美,孕育出了“沅水明珠·画里泸溪”。

泸溪县城白沙,一条沿河堤而建约20里的栈道,宛如闪光的“项链”盘绕着这座最为年轻最富有活力的氧吧之城。移民搬迁20多年,成大事者抓住机遇,得天得地得人和逐绿而行,将山水文化打造成水上之城泸溪的一张闪亮名片。两岸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县城的对岸石壁陡峭如刀削斧劈,垂直屹立河中,却是一处不可再生的绝美秘境。

深秋,驰骋其中,脚下殷红栈道上的斑驳叶片“沙沙”作响,松软舒服,丝丝逸心。堤上那些花儿静守着自己的浮世轻欢,在徐徐的秋风中摇曳。金桂开了,橙红的,金黄的,洁白的,一簇簇飘香十里,溅了一身芬芳,直入肺腑,清香淡雅,余味爽净。晚霞渐暗,薄暮冥冥,蝉翼般的薄雾由河面袅袅而起,曲折缠绕,似无似有,朦朦胧胧悬挂于枝头,萦绕于眉间。秋水丰盈,荡漾起微微的波澜,忽如“嫦娥”来到河畔的柳荫下,拖着绮丽的舞裙,舞动着长长水袖霓裳,轻歌曼舞,演绎一段侠骨柔情的浪漫故事。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江畔,满堤白杨脱去绿装,红蓼闪亮登场点燃了秋色层林尽染,与粼粼碧波相交融,与十里画壁、远山遥相辉映,浑如天作之合。值得炫耀的是河滩的那一大片芦苇,生长在它所想人们所盼的一片乐土上,有的在水里,有的在滩上,蒹葭,芦苇也,其之浩大繁盛,延绵数十公里颇为壮观。那撑出的一蓬蓬的芦花或淡红或素白,都闪耀着缤纷,飞舞中透着生灵,柔顺中隐含着硬气,以韧性的力量醉倒了秋风,也醉倒了多么文雅之士。从古至今,沅江一直是文人笔下繁华形胜。难怪,沈从文先生游沅江时笔下“美到令人心痛”,想必一定有芦苇的影子。

眺望江面,一汪秋水清澈而平静,再近距离接触,沉浸式的观赏到了“鸳鸯戏水”,它不在乎人,悠然自得,有六七只在江面戏水,时而抖动羽毛变得蓬松,时而追逐嬉戏,却给满江秋水平添了几分妩媚和生动。这一幅幅灵动风景里,饱含着泸溪人呵护一江碧水执念和“保卫母亲河”的执着。

壮士断腕,挥泪斩马谡,换得了凤凰涅槃。曾经靠打渔为业的人纷纷上岸变成了护江人,每天身着红马甲巡逻守护,护出了天更蓝、山更翠、水更碧,守出了鸟声如洗、鱼翔浅底的美丽。闲来携一根钓竿安坐江畔,一边赏景,一边垂钓,悠闲惬意。秋水浮槎客,漂如一叶轻,偶尔欸乃之声传来,乌蓬船轻轻划过水面,河面泛起一道道波纹,顿时活跃开来。

碧云秋水淡依依,让我想起了《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为了追逐伊人,望穿秋水,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因而,河流让那渴望挚爱的眼睛,永远保持着深情的湿润。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还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己。”

是啊!多么深情的秋水,镶嵌在淡墨勾勒的景致里,反复地吟咏和体味着吧!我伫立河边,像是站成一棵秋树,喜欢感性的色彩和理性的沉默,也爱静静依偎在滚滚红尘里,时刻想着在心里修篱种菊,整个秋天都活了。

时光静美,低头看碧波涟漪,抬头看星空点点,流淌着岁月的清欢,静若繁华。


徐助全简介

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散文协会会员、湘西州作家协会会员,泸溪县作协副主席。80年代在广西边防某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参战老兵,“战地记者”。吉首大学首届作家班学制二年。多年来,先后在中央级、国家级、省级等党报党刊、网络,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近千篇,作品曾多次在州、省、国家级获奖,出版报告文学集《永恒的瞬间》。

一审:唐军

二审:宋丽梅

三审:唐正海

来源:泸溪县作家协会

作者:徐助全

编辑:唐正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