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融媒5月27日讯(通讯员 李真 杨群)“典”亮生活,与法同行。2025年5月是我国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连日来,泸溪县人民法院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不断创新普法形式,认真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系列法治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推动民法典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融入百姓生活。
“沉浸式”普法,让民法典“活”起来
“各位父老乡亲,赶集之余也来学学法……”5月12日,泸溪县2025年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月暨民法典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洗溪镇举行,泸溪法院积极组织干警参加,并现场开展“沉浸式”普法,“面对面”向群众宣传讲解民法典知识。
活动现场,干警们在街道旁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展板,设立法律咨询台,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手册,普及民法典知识。干警们结合典型案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讲解民法典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条款,重点讲解了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合同纠纷、侵权责任以及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干警们耐心解答群众咨询的法律问题,引导群众树立法治思维、遇事依法维权,深受群众好评。
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对民法典的知晓率,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氛围,民法典宣传月期间,泸溪法院组织干警深入洗溪、浦市、合水等乡镇街头和集市,现场开展“沉浸式”普法,为广大群众送上丰富的法律“大礼包”。
泸溪法院通过街头集市“沉浸式”普法,向过往群众累计发放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宣传资料12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50余人次,有效增强了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送法进校园,系牢未成年人成长“法治纽扣”
“小朋友们,如果有人给你玩具和零食,要带你去找爸爸妈妈,你会跟别人走吗?”
“不会!”稚嫩的声音在幼儿园里响起。
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拐卖儿童、性侵害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的发生,5月16日,泸溪法院干警走进四叶草幼儿园,为小朋友们及教师、家长送上安全教育“法治大餐”。
活动现场,干警们根据儿童和成年人的认知不同,采用“大人+小孩”的双向普法模式,进行法治安全教育专题授课。干警们通过卡通动画、情景模拟、游戏互动等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详细讲解什么是拐骗和性侵害、坏人常用的手法、如何识别防范拐骗和性侵害以及遇到危险如何自救等安全知识,孩子们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现场气氛十分活跃;针对教师和家长,干警们则结合典型案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宣传讲解民法典、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督促其切实履行监护职能职责,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孩子受到不法侵害,共同撑起未成年人防性侵、防拐骗的“保护伞”,护航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家门口开庭,庭审现场变“普法课堂”
为方便群众诉讼、减轻群众诉累,进一步增强法治宣传效果,近日,泸溪法院巡回法庭前往当事人所在地开展巡回审判,将庭审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子女抚养权纠纷案件。
庭审结束后,审判员由“审判状态”切换至“普法模式”,庭审现场变成专题“普法课堂”。审判员向案件当事人和前来旁听的群众详细宣传讲解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纠纷、抚养赡养纠纷、侵权纠纷、继承与遗嘱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旁听群众纷纷表示,此次公开庭审,不仅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更让他们学习到了不少法律知识。
泸溪法院通过巡回审判和接地气的普法宣传,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目的,有效推动民法典走进生活、深入人心,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下一步,泸溪法院将以“民法典宣传月为”契机,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行动,继续深入开展民法典法治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风尚,让民法典真正成为守护群众美好生活的“百科全书”,推动民法典在土寨苗乡落地生根。
一审:王德微
二审:唐宏萧
三审:龚宗泽
来源:泸溪县人民法院
作者:李真 杨群
编辑:王德微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lxxnews.com/content/646949/61/14992736.html